央视网消息: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。农业灾害呈现“南北涝 中间旱”,秋粮生产面临较大旱涝灾害叠加的风险挑战。农业农村部印发《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保秋粮丰收工作方案》,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制定34条防灾减灾救灾措施。

黄淮地区重点是防高温干旱。7月以来,黄淮地区出现持续高温,加之降水较常年偏少,局地旱象露头,目前农作物缺墒受旱面积多于上年同期和常年。预计8月,黄淮地区仍将高温少雨,局部地区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,要千方百计保障抗旱水源,落实关键措施促生长。

华北、东北地区重点是抗暴雨洪涝。预计8月,北方大部降水仍偏多,洪涝灾害风险仍然较大。要坚持“排、散、管、促”多措并举,及时抢排积水,恢复土壤透气性,养根护叶,促进受涝作物生长。
![]()
长江中下游重点是防高温热害。高温热害易影响作物正常开花授粉,造成高温逼熟。目前,南方晚稻处于苗期,中稻进入孕穗期,预计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偏高、降水偏少,局地中稻高温热害风险较高,可能影响灌浆结实。要坚持“以水调温、叶面喷施、防止早衰”的技术路线,加强水分管理,调节田间小气候,缓冲高温影响。
河南7月平均气温破64年来同期最高纪录
连日来,河南的旱情牵动着许多人的心。7月以来,河南持续晴热、高温、少雨,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,驻马店、周口、商丘、信阳等地部分站点,连续超过30天没有有效降雨。7月,河南全省平均气温达30.5℃,较常年异常偏高3.2℃。根据气象数据,这样的高温已经达到64年来的同期最高值,全省41%的气象监测站点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。目前,河南旱情主要分布在豫南和豫东地区的驻马店、周口、南阳等地,特别是驻马店旱情比较严重,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了176.2万亩。
河南省的秋作物主要是玉米和花生
据了解,河南省的秋作物主要是玉米和花生,当前,玉米处在抽雄吐丝到灌浆结实的时期,花生处在开花下针到果实膨大的时期,水分需求量大,也是反应最为敏感的时期。目前,在河南驻马店的遂平县,全县70万亩玉米田急需浇灌。来看总台央视记者稍早前发回的报道。
![]()
记者来到遂平县玉米地,据了解,有6万亩的玉米田出现了干旱,其中1.6万亩比较严重,因为连续一个多没有有效降雨,遂平全县的70万亩玉米田都急需用水。目前,遂平从县城到田间发起了“抗旱冲刺”,启动抗旱应急响应,目前全县11座水库全部开闸放水。记者了解到,汝河遂平段水位急剧下降,部分河床已见底。当地的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告诉我们,从来没见过汝河的水位这么低过。
遂平县当前的旱情下,在普遍应用喷灌这样一种节水技术,一台单程300米的喷灌机一天可浇地100多亩,相比大水漫灌可节省60%—70%的水。同时,全县每天出动喷灌滴灌设备1000多台,日浇灌面积达3万余亩,确保玉米生长正常。另外,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全部分散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喷灌、滴灌技术。可以说是全县上下齐动员,现在每多浇一亩地,秋收就多一分指望。
此轮旱情具有极端温度高、水位下降快等特点
根据河南政府部门发布的消息显示,今年遭遇的旱情有以下几个特点:一是极端温度高。7月以来,全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8℃,局部超过40℃;7月15日,全省111个县(区)最高气温超过40℃。二是过程雨量小。7月以来,全省平均降水量81毫米,较常年同期少五成以上,其中驻马店7月降水仅有6毫米。三是持续时间长。周口、漯河、驻马店、商丘等地部分站点35℃以上日数达15—32天,突破历史极值;驻马店、周口、商丘、信阳等地部分站点连续超过30天没有有效降雨。四是水位下降快。由于春夏连旱,抗旱浇灌贯穿春季、夏播和7月,受此影响,地下水位明显下降,平原区平均地下水位12.15米,较上年同期下降3.81米,一些地方出现机井出水量减少甚至不出水的情况。
打井抽引河水 多部门全力抗旱保秋收
针对当前旱情,河南农业、水利、气象、财政等多部门正积极采取应急举措,农业农村部门统筹用好115万眼机井,周口、驻马店两市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,打应急井1.29万眼,水利部门6月下旬以来组织大中型水库引水11亿立方米,并调引黄河水支援周口等地抗旱浇灌。省农业农村厅派出18个秋粮工作指导组和9个抗旱督导组,分赴分包地市田间地头,实地查看秋作物墒情、长势和灌溉情况,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抗旱所需问题。
来源:央视网